□江苏经济报记者 潘一嘉 通讯员 吴 迪
近日,南京市六合法院立案庭受理一起特殊的案件。一名老人来到法院,想替老伴杨大娘咨询了解诉讼立案的事项。
原来,杨大娘在多年前受雇于被告冯某,从事短期路政绿化工作。工程完工后,被告并没有足额给杨大娘支付工资,对未支付的2195元报酬出具了欠条。此后,在杨大娘的多次讨要下,冯某又支付了1000元。为讨回剩余工钱,老人在无奈之下来到法院寻求帮助。但由于子女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家,家里只有两位老人,而此时的杨大娘已经年过七旬,行动不便,无法到法院立案,而老伴不是当事人,又没有取得授权,立案庭没办法当场立案。
“民有所求,我必有应”,考虑到老人的情况特殊,该院立案庭为其开通“涉民生绿色通道”,当即着手安排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中为其提供上门立案服务。在详细了解案情、审核相关材料后,干警耐心告知老人案件审理流程,引导老人在立案材料上捺印确认,并对老人提出的疑问进行了现场答疑。
为了快速化解纠纷,让杨大娘早日拿到拖欠的工资,立案庭委派调解员王光霞对该案进行诉前调解。经调解,冯某很快支付了拖欠的剩余劳务费。
“没想到法院能到家立案,让我们这么快就拿到拖欠的工资,可解决这个心病了!”两位老人在拿到拖欠的工钱后,对法院的司法便民服务再三表示感谢。
近年来,六合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理念,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积极延伸审判职能,畅通司法便民渠道,针对因居住偏远、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有司法需求的特殊群体,主动前移服务“窗口”。干警们深入街道社区、乡镇村居、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通过上门立案、就地调解、巡回审判等多项便民举措让群众打官司不再难不再累,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诉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服务无死角。自2022年六合法院推行适老诉讼服务以来,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立案20余次,巡回审判4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