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案件标的额大、案情复杂,是法院最难审理的案件类型之一。但一起4000万元标的的建工合同案件近日在南通通州法院院长黄卫的主持下,不仅成功调解,而且从立案到化解仅仅用了12天时间。
2019年3月,原告某建筑公司中标被告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厂房建设项目工程。在原告缴纳履约保证金1000万元后,双方就中标项目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计划开工日期为2019年3月11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9年8月8日;工程造价暂定2865万;同时约定了付款周期和违约责任等事宜。
施工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就工程款支付方式产生争议,先后订立了三份《补充协议》。2021年5月,案涉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去年1月,原、被告与某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确认原告施工工程结算审定价为3359万余元。后双方就工程款的支付再次产生争议,原告向被告催款未果,遂向通州法院起诉。
今年2月下旬,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立案的当天就被分配到通州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卫手中。送达诉讼材料后,黄卫便通过电话协调双方确认工程量及对账事宜。从沟通中黄卫敏锐捕捉到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付款期限,针对这个主要矛盾黄卫多次协调,并最终敲定了4000万余元的调解方案。一起原本可能审理数月的建工案件,由院长冲在一线高效化解,再次刷新了建工案件审理的“加速度”。 (季燕)
编辑:李小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