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悬牛首卖马肉文言文答案 一、悬牛首卖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①,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②。”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④,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⑤:“君使服之于内⑥,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⑦,则外莫敢为也⑧。”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⑨。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好:(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 ②带:衣带。③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 ④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⑤对:回答。 ⑥内:指王宫内。 ⑦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⑧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为:指穿。 ⑨莫之服:即“莫服之”。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而前置。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国人尽服之( )
B.公使吏禁之( )
C.犹悬牛首于门( )
D.不逾月( )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例:国人尽服之。
A.而国人莫之服。B.而禁之于外
C.公使吏禁之 D.吾道一以贯之。
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
①那么()②为什么()
③很好()④您 ()
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探究
A.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假如你将来也从事管理工作,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A.穿B.指派C.如同 D.超过
2.A
3.①则 ②何以 ③善 ④君
4.女扮男装
5.A.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知错就改、善于纳谏。B.上行下效,凡事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2. 买椟还珠完整文言文阅读答案 《买椟还珠》【参考答案】
版本一
1、用 做
2、郑国人买了他装珠子的木匣子,却把珠子还给他了。
3、批评那些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的人。
版本二
1、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2分)
2、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1分)
3、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3分)
4、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指卖珠的人
3、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倒了。
4、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
3. 买椟还珠完整文言文阅读答案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4. 买椟还珠完整文言文阅读答案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注:①椟(dú):木匣 ②桂:肉桂,椒:花椒 ③辑:连缀④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 ⑤鬻(yù):卖1、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
答: 2、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答: 3、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答: 4、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答: 参考答案:1、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指卖珠的人 3、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倒了。
4、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
5. 文言文卖羊答案 痴人卖羊梁朝时有个书生,性痴呆,不识羊。
一次,有人送他一只公羊,他用绳子系好羊颈,牵到市场去卖。别人开价都很低,卖了多时也未成交。
市场上的人知他痴呆,就用一只猕猴来偷偷换取了羊。书生见了猕猴,还只当是羊,怪猕猴一下子改变了面目,角也没有了。
又看看猕猴手脚不停地动,就怪市场上人扭去了羊角,但猕猴头上又没有伤痕,就不好再去怪人。于是牵着猕猴回家,咏顺口溜说:“我有一奇兽,能肥也能瘦。
先是羊腥味。现在散臭味,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掉。
头上失双角,面孔变得橘皮皱。”这是一个古代的笑话.没什么很大的寓意,就是说傻子不认识羊被偷了羊,还自圆其说的故事.。
6. 举火求贤这篇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齐桓公①知宁戚②,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③之曰:“宁戚,卫人也,去④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问之而固贤,而未晚也。”公曰:“不然⑤。问之,患⑥其有小恶⑦。以⑧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⑨失天下之士⑩也。”乃夜举火而爵⑪之为卿。
(选自李贽的《初谭集》)
注释
①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②宁戚: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③谗:说坏话;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
④去:距离。
⑤然:这样。
⑥患:担心。
⑦恶:缺点。
⑧以:因为。
⑨所以:原因
⑩士:有才能的人。
⑪爵:大摆筵席。
译文
齐桓公很了解宁戚这个人,想要任用他管理国事。大臣们竞相说宁戚坏话:“宁戚,是卫国人,距离齐国不远。大王可以派人了解一下,了解后确实贤明,再用他也并不晚啊。” 齐桓公说:“不能这样!去了解情况,担心(会得知)他有一些小缺点。因为这些小缺点,而忘掉他的大美德,这就是一些君主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原因。”于是连夜拿着火把把他请来,并封他为官。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群臣争谗之曰
②去齐不远
③患其有小恶
④不然
⑤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2、下列“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将任之以政
B以其小恶
C能以径寸之木
D以丛草为林
E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然”字与“不然”中的“然”字用法相同的是( )。
A豁然开朗
B父利其然也
C若听茶声然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翻译下面句子。 以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5、简要评价齐恒公其人。 6、读了本文,谈谈你的收获。
答案:
1、①说坏话②距离③担心④这样⑤拜
2、AD
3、B
4、因为这些小缺点,而忘掉他的大美德,这就是一些君主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原因。
5、果断、思维敏捷、有独到的人才观。
6、要用辩证的眼光看人,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缺点就否定一个有大长处的人。
7. 陈谏议教子 文言文阅读答案 提问者采纳 19:55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①:“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①诘仆:质问仆人。②贾人:商人。
【试题】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驭:驾驭 B.蹄啮伤人多矣 :踢
C.汝为贵臣:你 D.而偿其直:直接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见是马:没有看到这匹马。
B.谏议遽招子:谏议马上召来儿子。
C.贾人安能蓄之: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D.戒仆养之终老:让仆人养它到老。
3.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B.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
C.“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
D.“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已所不欲,勿施。提问者采纳 19:55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①:“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①诘仆:质问仆人。②贾人:商人。
【试题】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驭:驾驭 B.蹄啮伤人多矣 :踢
C.汝为贵臣:你 D.而偿其直:直接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见是马:没有看到这匹马。
B.谏议遽招子:谏议马上召来儿子。
C.贾人安能蓄之: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D.戒仆养之终老:让仆人养它到老。
3.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B.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
C.“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
D.“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参考答案】
1. D
2. D(警告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准再卖出)
3. B
(2011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译文】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为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还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穿法扁盒壮谷憋贪铂楷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仁人之风。
【简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坑害别人。做事要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人处事要像陈谏议一样淳朴,忠信,宽容,宽宏大量,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欺骗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上一篇:好玩的冷笑话
下一篇:古代战争中的笑话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