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一百

明星一百

马上评|大兴调查研究的画外音:拜人民为师

生活百科 0

原标题:马上评|大兴调查研究的画外音:拜人民为师

一场以调查研究为重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将在全党开展。

近日,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主题教育由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重要目的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90多年前,毛泽东曾在江西寻乌进行深入系统的社会调查,并写出经典之作《寻乌调查》,从而“坚定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这次调查和以往进行实际调查的切身体会,毛泽东还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的重要著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反对本本主义”等科学论断。

2011年11月16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谈及寻乌调查时强调,“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6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也曾有过一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召开之前及参会期间,毛泽东先后听了五次汇报。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发表了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主旨的讲话,“请同志们回去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这篇讲话,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比较集中地讲调查研究问题。

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就调查研究问题发表讲话,提出1961年要成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强调“要到实际中去调查,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客观事物”“情况明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情况不明,一切都无从谈起,这就要搞调查研究”。

同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第三次讲调查研究问题。3月23日会议闭幕的当天,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定稿的《中共中央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信中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恰逢其时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河北正定为官时,习近平经常骑着一辆老式凤凰牌“二八”自行车,奔波在正定县的乡间田野,穿梭于滹沱河的南北两岸。

在福建宁德为官时,习近平“三进下党”。有个细节是,当时交通极为不便,条件特别艰苦,“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但习近平一行不畏艰险,深入一线。习近平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这是调查研究的一种生动诠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党的二十大后,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

如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可谓恰逢其时,这意味着每一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调查研究。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除了明确谁来调研,还要明确调研什么、如何调研等问题。此次“方案”列出了12个方面的调研内容,包括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大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等。

有句话说得好,调研要做到“脚步轻、脚印深”。调研必须走出办公室,走到基层去,要轻车简从,深入实际,这样才能调查出真东西,发现真问题。

这次《方案》提出,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

正如毛泽东当年所称,“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就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

关于调研,此次《方案》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些表述,深得调研真味。

毋庸讳言,现实中有一些所谓的调研,有其名无其实,领导走到群众中间了,但很多群众却是“群演”,光拣好听的说,报的都是喜事,这显然不符合只唯实、有一说一的要求。沈腾、马丽主演的春晚小品《走过场》中,郝科长对刷山而甲醛中毒的王铁牛进行慰问,就是一出经典的“假问假答”滑稽戏。

当然,针对虚假调研现象,也不能一味指责基层干部。要听到真东西,就要改变调研方法。对此,《方案》说得也很清楚: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何谓“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行之有效,且事半功倍。

好的调研都是脚底板下走出来的、嘴皮子磨出来的。大张旗鼓,兴师动众,那不叫调研;“白天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也不叫调研;走马观花,浮皮潦草,不深入、不仔细,也称不上真正的调研。

调研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无论准备工作还是实际推进,都需要精心对待。比如,精准做好方案设计、防止嫌贫爱富式调研。此外,还要遵守作风建设要求和廉洁自律规定。

也要认识到,调研是手段,不是目的。调研是要发现问题的,也是要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前提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方案》多次谈到“真”:“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说一千道一万,调研要来真的,不能玩虚的。

具体到解决问题,《方案》有一句话令人印象特别深刻,“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对涉及多个地区或部门单位的问题,上下协同、整体推动解决。”既然根子在上面就要从上面着手解决,如果止步于基层,流于表面,怯于化解真问题,那么即便调研出了问题,也于事无补,无甚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调研,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也是为了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难题。坚持“调”“研”并重,做到调有所获、研有所用,才能不负调研之名,抵达调研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