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骚客君
尹正似乎要红。虽然说,混娱乐圈,大家的理想都是“想红”,但把“想红”写在额头上的,尹正算是其中一个。
他一直想演张国荣的经典角色“程蝶衣”,这次,算是如愿以偿了。《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的商细蕊,打小就在园子里唱戏,最后成了台上的角儿,直唱到人戏不分,不疯魔不成活。皮相和程蝶衣很接近。
这部剧的有趣之处在于,剧里的人物,是照着《霸王别姬》搬过来的。这也是于正戏的特点之一。
黄晓明饰演的程凤台程二爷,对应的是葛优饰演的袁四爷,他是台下捧角儿的社会名流,也是角儿身边最懂戏又体贴看重他的知音。
佘诗曼饰演的范湘儿,有些像巩俐饰演的菊仙,她嘴上夸赞着角儿比女人还要女人的时候,心里也存着对女人的敌意……
另一方面,很长时间里,尹正就没正经当过主角,这一次,虽然不是绝对主角,但也是主角之一。加之于正的戏,不缺宣传资源,也不缺宣传噱头。
但我总觉得尹正还缺那么一口气。
尹正本来是个内蒙包头人,后来不知道为何,硬是把自己包装成了广东人。说自己是包头人没法火,如果是广东人就不一样了。何况自己的偶像还是张国荣。
据他自己说,他妈妈是一个港剧迷,什么《纵横四海》啥的都来者不拒,硬是培养了一个小港剧迷。尹正大概是那时迷上张国荣的。
要混入娱乐圈,有两种选择,要么去横店影视城跑龙套,拜佛烧香祈求哪一天能混个脸熟。要么就得读个电影学校,交一帮娱乐圈的朋友。但上电影学校是得烧钱的,交朋友也得花钱不是。
尹正家里有钱,于是选择了音乐学院。多说一句,个人奋斗真是一句鬼话,那些在横店影视城里漂泊的人,奋斗个十年八年,也抵不过人家在音乐学院里,交个朋友,打个招呼,戏就来了。
这期间,尹正零零散散也拍了一些剧,什么《妈妈咪呀》《龙门镖局》《风雷急》《不可思异》之类的,演了一堆烂剧里的小角色。
真正拿得出手的,只有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里的袁华,以及2016年的电视剧《麻雀》里的苏三省。
做演员,哪有那么容易就火。假如没有贵人相助,高人指点,您就别想有出头之日。
这次贵人是于正。
耽改剧毕竟不是主流,能有好制作好班底的不多,《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版权被于正拿下,已经算是羡煞一众原耽作者了,而对演员来说,更是一个好机会。
于正想红,黄晓明、尹正更想红,于是一拍即合。
《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原著,我没看过,看评价,应该算同类型作品中比较不错的。于正也是铁了心想玩把大的,看得出制作是一如既往地下血本,画面确实高端大气上档次。跟《延禧攻略》一样“有质感”。
故事背景发生在民国,尹正演的商细蕊是唱戏的。和大部分两位单身男主谈恋爱的耽美小说不同,《鬓边》的另一位男主,黄晓明饰演的程凤台,有老婆,有孩子,在剧里,很多戏份都是,黄晓明和演他老婆的佘诗曼,在床上调情。
夫妻二人,本来也挺恩爱的,但是谁知道,程凤台去看商细蕊唱戏,就跟商细蕊好上了。
黄晓明总是演主角,假如他认真演戏,也是能凑合看的。但尹正就差了那么点意思。他演的配角,挺出彩的,但是,他没有主角气场。
娱乐圈有一类人,演配角很吸粉,演主角就扑街。尹正就是这种天生的配角。
“主角气场”这个东西说来很抽象,也有点不公平,因为大部分都是与生俱来的,长相气质决定,跟演技关系不大;演技加成的气场,反而多半属于黄金配角的。
拥有主角气场的人,你就算把他扔到人群里,观众也一眼就能看到。
显然,尹正不具备这样的气场。
说白了,尹正就压不住这样的角色,商细蕊是红遍北平的一代名伶,尹正是个娃娃脸,再一发胖,稍微做点表情,那圆嘟嘟的小脸蛋就直颤,让人没法入戏。
气质上来说,常年想红却偏又不够红的演员,身上往往缺少一种从容与倜傥。
“红气养人”,虽然残酷却是事实,有的人一辈子演配角,你让他演主角,他站在舞台中间,就容易有一种积压已久,一朝升天,过度释放的得意感。
这样想红而不能红的尹正,演这样红的商细蕊,太没有说服力了。
《霸王别姬》是一曲时代悲歌,讲的是人在命运洪流里的离散,悲欢,而《鬓边不是海棠红》更像是一出梨园轶事,讲的是男性之间跨性别的情谊。立意和格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所以,无论尹正怎么演,商细蕊就是商细蕊,不会再是程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