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会上介绍,前三季度,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有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体呈现五方面特点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五方面特点:
一是运行稳。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前列。从需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从供给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创下了2022年以来的同期新高。
二是动能足。从前三季度数据看,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7%、9.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5.9%、16.7%,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0.8个百分点;集成电路制造业、智能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4%、12.2%。
三是质效升。治理无序竞争成效逐步显现,重点产品价格、企业效益等指标都有所改善。多晶硅、硅片、碳酸锂等产品价格明显回升;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9月份单月同比增长21.6%。
四是韧性足。面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前三季度货物出口仍保持7.1%的增速;出口产品结构更加优化,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分别达11.9%、9.6%,不少国货“潮品”成为全球“爆款”;出口布局更加多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2.4%。
五是潜能大。消费方面,群众体育赛事、演唱会等人气十足,服务零售额增长5.2%。产业结构方面,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强劲,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3.2%、29.8%,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9.7%、46.9%。
民生保供扎实有效
在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的同时,民生保障工作也扎实推进,尤其在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方面成效明显。
先看粮食稳产。国家发展改革委密切跟踪研判形势变化,支持地方积极做好灾情应对;同时,畅通收购收储渠道,切实稳定粮食市场,力争把灾害对粮食生产、农民收入的影响降到最低。经过努力,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生产具有较好基础、正在陆续收获,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强化粮食生产基础,增强防灾减灾能力。2024年以来,累计安排“两重”等中央资金4000多亿元,支持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1.8亿亩;安排中央资金200多亿元,支持灌区建设改造工程。相关项目显著改善了广大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再看供暖储备。为做好今年的迎峰度冬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从抓好能源供应、资源储备、应急调度等关键环节入手,为今年供暖季能源保供打好基础。截至10月27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2.2亿吨,可用35天以上;地下储气库已完成年度注气任务,实现满库入冬。
“供暖季期间,我们将坚持日调度、周会商,压实地方和企业保供主体责任,及时协调解决供需矛盾。”李超说,“综合研判,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是平衡的,民生用能保供稳价和群众温暖过冬是有保障的。”
积极扩大有投资效
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举措。
李超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动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落地实施。近期,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5000亿元,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和扩大有效投资。其中,新增了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
截至目前,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5000亿元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城市更新领域。
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了对经济大省的支持力度,同时还支持了一批符合条件的重要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前三季度的成绩,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最近,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纷纷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10月最新预测都将我国2025年经济增速较4月预测大幅调高0.8个百分点。
“随着各项政策持续落地见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李超说。(记者 孔德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04日 第 03 版)
第三方辅助教程!(wepoKE)软件透明挂,(WEPOKER)透视辅助器,详细教程(真实有挂)-哔哩哔哩:http://www.mingxing100.com/news/1373523.html